孩子从生下来,就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,甚至每一个孩子都期望父母多多宠着自己,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期望如此,直到自己做了父母,当然对孩子多加呵护也是必要的!但,父母要理智,千万不要宠坏了,假如孩子出现了下面的行为,必须要制止,不可以惯着!
1.大人说话假装听不见
一提醒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,他就像没听见一样,直接漠视大人的话。
剖析:每件事做提醒,下指令,会让孩子培养被动的习惯,日渐地还会厌烦,不想理会你说的话。这种习惯进步下去,会让孩子变得目空一切,不懂尊重其他人。
纠正办法:说话时尽可能走到孩子跟前,告诉他该干什么。让他看着你,并且回答好的,母亲。轻抚他的肩膀,呼唤他的名字,关掉电视等行为都会能够帮助集中他的注意。假如他叛逆,告诉他后果是什么。
2.得不到就发脾气,甚至动手
一要玩具,爸爸妈妈不愿,就大发脾气,看电视时只看少儿频道,转台慢了都要闹一番?
剖析:在人前一闹,愿望就被满足。久而久之,孩子会变得愈加任性、暴力。以后遭遇拒绝、遭遇挫折,哪还有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?
纠正办法:孩子发脾气时,应该默默地把他抱起来,或是平静地注视他,等孩子自己安静下来。母亲们要了解,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,不要感觉孩子这是变坏了,去责怪、训斥他。
3.说大话,夸大事实
人家有2辆小汽车,孩子就说自己有5辆,人家考了90分,硬说自己考了100分,争吵起来,不依不饶。
剖析:你可能感觉这不是什么大问题,哈哈一笑就过去了,但假如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,证明孩子的虚荣心愈加强。
纠正办法:知道孩子撒谎的目的,告诉他即使是撒谎,目的也不肯定能达到。谎说多了,其他人可就不信了。纠正这种现象,对比较小的孩子,讲故事是非常不错的教育办法。
4.过分依靠爸爸妈妈
早上等着母亲帮穿鞋,晚上等着母亲帮收书包,发现上学没带水彩笔,气急败坏地给母亲打电话,快送过来!
剖析:如此会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,遇见一点小事就开始着急慌张,遇到事情从没想过要靠我们的力量去解决问题。
纠正办法:大人平常切忌过于代劳、过于保护;交流的时候,多向孩子提问,激起她的考虑能力;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完成事情;打造孩子的收获感及自信。
好的习惯就像一抹清爽的阳光,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,孩子就会少走弯路了!